Xudifsd Rational life

Understanding Central Banks

2020-05-08
xudifsd

严禁转载

最近对于金融和经济很感兴趣,读了挺多相关读书,整理了一个豆列出来。其中一本我是最近刚读完读,觉得写得很好,这篇就当是给这书写个读后感了,书名和这篇博客的名字一样,是《Understanding Central Banks》。

这本书的行书风格很有学术气息,大概也是因为作者是瑞士 Bern 大学的的教授的原因吧。我觉得里面把很多货币的政策都讲得很明白,包括各种政策产生的历史以及好坏。书里还包括很多外汇、宏观经济以及央行独立性的内容。我这里就只写一些我感兴趣以及我收获比较大的一些内容吧。

货币的变化

最开始的货币是一些稀有的物品,比如内陆地区的贝壳,以及重金属。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方便远距离交易而开始使用银行发行的储蓄重金属的凭证作为交易媒介而产生了纸币,此时纸币是完全和重金属的价值绑定,这种强绑定使人们对于货币有信心。而这种强绑定对于刺激经济没有好处,其一是货币发行量是一定的,而经济发展会导致交易量上升,从而产生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会导致很严重的经济问题:大家倾向于延迟消费,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手上现金更值钱,因而社会的投资和消费都会减少。其二 ,以贵金属为后盾的金融体系无法在对货币的需求上升和下降时快速反应,而导致了很多次的银行破产,造成金融系统的不稳定。因为这些问题以及二战各国政府为了解决债务而与重金属脱钩,而完成了商品货币到法定货币。

央行的产生

英国在 1819 年和 1844 年通过两个法案:

  1. Resumption of Cash Payments Act,确立了英格兰银行在发行货币方面的垄断地位,即确立英格兰银行为央行。
  2. Bank Charter Act,要求英格兰所发行的货币可以等价地交换成英格兰银行里的金条,限制英格兰银行的发币量,增加人们对货币的信任。

第一个法案的让其他发型货币的银行无法继续经营,转而从中央银行借有利息的 bank note,而这些商业银行为了支持自己的贷款只能通过为储户提供利息来吸收存款。这样就形成了两层银行系统:第一层是有法定垄断地位的央行,第二层是商业银行发行类似货币的产品:各类储蓄账户、支票,并且参与吸收储蓄和贷款。

各国的央行产生时间都不一样,英国在金融系统的很多创新和政策上领先于其他各国。1900 年以前美国和瑞士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权利一直没有得到正式认可而实行 free banking 系统。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人们觉得垄断货币是对于企业自由的不必要干预,这些担心在今天有些也是有道理的。

现在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央行,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仍然采取 free banking 系统或者使用他国货币。

央行的货币政策影响深远,掌握了相当大的权力,如果这样的权力可以被政府为了选举或其他目的而滥用后果很严重,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央行的独立至关重要。

金融危机

钱和信贷在使用信用卡购物的时候最能够分清楚,在理论上是完全可以不用钱而将所有交易都替换成纯信贷系统,但是在很多交易中的一方只接受马上到账的钱而不是几个月后的,部分公司也不愿意把商品给完全陌生的人,因为这些人可能无法完成能够最终付账。为了保证最终付款率高,信贷往往只会给予信用评分高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不信任是钱的最终原因。

如果所有的交易都使用钱完成而没有信贷那么就不会有金融危机的产生,而一旦有了信贷就有了还不上的可能也就有了金融危机。

所有的金融危机都是债务危机,而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很大一部分都是合理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合理的政策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情况变化而变化。金融系统的领导者需要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政策,而调整政策需要全面准确的信息,能够又快又好地解决下一次金融危机的国家一定是市场信息透明准确、政策制定者能够有效快速制定政策应对危机的国家。

存款准备金是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存储在中央银行的银行存款。用于保证银行可以在大量储户提款时能够提取。准备金和银行收到的全部存款的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如果这个比例是 100% 就表示商业银行在吸纳储蓄之后无法进行放贷,而如果这个比例低于 100% 就表示银行可以用非存款准备金进行放贷。银行挤兑的原因在于贷款收回的周期比较长,而储户随时可能提款。但是所有储户同时尝试提款的可能性很低,而维持 100% 准备金对于银行来说无利可图,必须要收取管理费来维持存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银行挤兑的风险就是无需付管理费代价。

因为只有中央银行可以发行法定货币,所以也只有中央银行在金融危机中能够对处于破产边缘的机构进行救助。央行可以在有高额的利率以及抵押物的情况下给快破产的银行发行货币缓解他们的债务问题。这个观点被 Henry Thornton 在 1802 年提到过,但是在十九世纪的各次金融危机里中央银行仍然主要担心黄金储备而不愿意对陷入危机的其他银行进行救助。慢慢地中央银行才学会在金融危机里及时的救助远比袖手旁观划算:在 1890 年的 Baring Crisis 里, Baring 银行因为在阿根廷的投资而遭受了重大损失,英格兰银行接受了它作为金融系统稳定性看门人的职责提供了大量资本来吸收 Baring 银行的损失。中央银行作为最终贷款人的策略对于英国金融系统的问题作出了很大贡献:从 19 世纪中期到 2007 年的 150 年间里商业银行的倒闭没有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由于一战各国债台高筑,大量央行脱离金本位发行货币去偿还战争债务。这样的货币发行导致了通货膨胀,美国和英国的平均商品价格从 1914 年到 1920 年翻倍,而德国走入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恶性通胀。通胀对于社会底层人民伤害巨大,因为固定工资和银行存款贬值;而有产者的地产和其他资产得到了部分保护甚至可以获利。

为了重获价格稳定,许多国家重新将货币和重金属挂钩。这样国家需要回收大量已经在流通的货币,所以央行提高利率,但是这样的政策让经济重新走向通缩而伤害投资和就业率。美国和英国分别在 1920 年和 1925 年回到金本位。通缩的经济成本相当高,最终导致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失业率飙升。

大萧条的主要原因是多个相互关联的经济和政治问题。但是站在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通缩、债务和由此引发的银行倒闭是萧条持续时间长影响大的主要原因。如果美国央行在大萧条期间积极采用最终贷款人政策就能够打破通缩-> 实际债务增加->金融系统破产->经济萧条的循环。但是由于金本位制度导致货币政策被定死,各国央行不愿意对货币进行贬值。最终资本的出逃导致的黄金储备的流失迫使英格兰银行在 1931 年停止金本位制度,瑞典和日本也紧跟这样的政策。美国最终在 1933 年停止金本位制度。货币贬值也被证明是成功战胜大萧条的良方。

当时各国央行不愿意脱离金本位主要是因为不与重金属挂钩的货币被认为是劣等货币,而且脱钩的行为被认为是侵犯了货币持有人的财产权。大萧条后脱离金本位是货币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但是在当时看来并不被人重视,而凯恩斯马上注意到了这点。在这之后央行应该被用于维持金融系统和经济活动稳定而非严格遵守和贵金属挂钩的观点被广泛接受了。

在共产主义国家,人民常常不是缺少钱,而是缺少花钱的机会,因为货物的生产严格按照经济计划而非根据消费者需求。计划经济的经济计划制订者无法准确获取大量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也无法准确找到投资计划并设置一个准确的生产激励。这也是为什么计划经济在 20 世纪最终破产的原因。相反将生产和消费组织在自由市场中,货币作为主要交易手段和计价单位,各式各样的消费者需求被转化成不断变化的价格信号刺激大量生产者去投资和生产。


上一篇 丹麦

下一篇 分权的重要性

Comments

Content